各镇(街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要求,什邡市文旅局将开展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主体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经民政登记注册且经年检的)可以向所在地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提出列入本市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或申请。
二、推荐申报条件
(一)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
(二)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性、代表性;
(三)具有在一定群体内世代传承传播的特点;
(四)具有地域或者民族特色,在一定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
(五)有五年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同等条件下,对以下项目予以倾斜:
(一)体现大众实践、覆盖面广、民众参与度高的。
(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到重要作用的。
(三)多民族共享和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
三、推荐申报程序和时间安排
(一)申报工作培训(2025年3月26日前完成)
市文旅局制发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通知,组织各镇(街道)文化专干和潜在项目负责人进行推荐申报工作培训,明确推荐申报工作要求。
(二)提交初步材料(2025年4月4日前完成)
项目申报单位在向所在地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提出列入本市第五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或申请的同时,应同时提交以下资料:
1.项目相关历史文献复印件
2.申报单位法人资质含保护单位条件、承诺(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申报单位承诺书,见附件1)
3.潜在的传承人或传承群体身份证复印件和承诺(承诺书见附件2)
4.项目历史渊源说明是本土的还是外来改造等(文字描述200字左右)
5.项目主要特征(说明主要技术环节和要点,项目的价值,300字内)
6.项目的代表性简要说明(200字内)或获奖证书或文献资料
7.项目相关实物和场所(从事该项技艺的场所图片、工具图片)
项目如涉及传统饮食和传统医药、体育类项目,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需提供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意意见。
(三)材料初审(2025年4月7日前完成)
各镇(街道)将收集的本地相关项目资料和项目汇总表在2025年4月7日前报送市文旅局文化股。市文旅局对提交的推荐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不符合要求的退回限期整改,2025年4月11日前未完成修改或修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不进入后续评审程序。
(四)提交正式资料(2025年4月18日前完成)
项目初审通过后,申报单位在初审资料基础上自行完成申报表(附件3)填报和附件材料(一式三份),并按时报送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各镇(街道)在2025年4月18日前将资料和项目汇总表(附件4)报送市文旅局文化股,并将电子资料一并拷贝。
(五)组织评审(2025年4月20日前完成)
市文旅局组织专家完成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审,评审通过经社会公示后按程序报市政府审定后发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近期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各镇(街道)要合理安排人员力量,指导申报单位做好申报资料准备,及时回应申报单位相关意见建议。
(二)坚持实事求是。各镇(街道)按照非遗工作有关标准要求,对项目推荐申报条件、保护单位具备保护资格和能力进行初步了解,指导申报单位据实准备申报材料。
(三)严格按照时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涉及面广、程序要求严格,提交初步材料基本都有较为规范的模版,涉及报送的文字内容在1000字以内,为确保推荐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请严格按初审材料和各阶段截止时间报送资料。
附件:1.申报单位承诺书
2.潜在的传承人承诺书
3.申报表
4.项目汇总表
什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5年3月21日
(联系人:李军;电话:8233523;曾维英;电话:15309025393。)
附件1
申报单位承诺书
公司 (机构代码证: )郑重承诺:
代表性
经本单位自行评估,自愿参加什邡市第六批非遗项目申报,依据事实情况提交项目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实物评审通过后退还)。该项目(含主要技术环节和要点)未在德阳市以外的区域申报过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对提交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如项目申报通过,自愿履行项目保护单位职责。
*****单位
2025年4月
附件2
承 诺 书
姓名 (身份证号: )郑重承诺:
本人长期从事**项目操作相关工作,全流程掌握该项技艺主要技术环节且常住地在什邡满五年。后期自愿配合主管单位要求提交项目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和开展社会调查。本人未在德阳市以外的区域申报过或认定为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对提交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承诺人:***
2025年4月
附件3
镇(街道)推荐申报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汇总表
填报单位:(盖章)填报时间:
序号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民族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建议保护单位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附件4
项目代码:
第
代表性项目申报书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保护单位:
主管部门:
什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二〇二五年月
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
一、注意事项
(一)封面及表格中“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代码:
民间文学( Ⅰ),传统音乐(Ⅱ),传统舞蹈(Ⅲ),传统戏剧(Ⅳ),曲艺(Ⅴ),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Ⅵ),传统美术(Ⅶ),传统技艺(Ⅷ),传统医药(Ⅸ),民俗(Ⅹ)。
(二)凡在各项栏目中没有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可在“备注”一栏中说明。
电脑填写,准确无误,不得弄虚作假。凡填写内容不实、有虚假成分者,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
(三)表格一律用。
二、填表说明
(一)第二项“基本信息”的“保护单位”栏目中,应填写具体承担该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保护单位。每个申报项目只能填写一个保护单位。“法人”栏目中,应填写保护单位的法人代表。“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传真”“电子信箱”栏目中,须填写保护单位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传真、电子信箱。
(二)第三项“项目说明”的“基本内容”栏目中,包括:1、项目基本情况;2、具体表现形态。“传承谱系”栏目中,要填写项目清晰的传承脉络,“代表性传承人”栏目中,应填写经文旅部门确定并公布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三)第五项“项目管理”的“已采取的保护措施”栏目中,应包括已经采取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其他各种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案。
(四)第六项“保护计划”的“保护内容”栏目中,保护计划应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内容。
一、项目简介
(应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价值和影响,字数600—800字,做到文字简练,叙述清楚,准确无误)
|
照 片 |
能充分反映项目价值和特点,500万像素以上、6寸数码彩色照片,包括体现价值、技能、技艺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10张以上,附文字说明、摄影者或版权所有者的姓名)。
|
照 片 |
能充分反映项目价值和特点,500万像素以上、6寸数码彩色照片,包括体现价值、技能、技艺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10张以上,附文字说明、摄影者或版权所有者的姓名)。
|
二、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
|
属 地 |
|
保护单位 |
|
法 人 |
|
通讯地址 |
|
邮 编 |
|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
|
传 真 |
|
电子信箱 |
|
||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
(描述该遗产项目所在区域行政建制情况,以及与该遗产项目相关的地理、气候、土壤、动植物、交通等环境特点、遗产项目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等。200到400字。)
|
三、项目说明
分 布 区 域 |
(描述该遗产项目的分布信息,明确到具体的市(州)、县(市、区)。200字-300字。)
|
历 史 渊 源 |
(描述该遗产项目在历史上的流传情况,以及各历史阶段中的传承群体。项目传承的历史应至少追溯至百年或传承三代以上,具有四代传承人,传承脉络清晰,可提供以资佐证的历史资料。不少于400-500字。) 1、技艺来源(本土原创/外来引进/借鉴改造) 2、历史渊源 3、传承人、传承群体文字描述。后面传承谱系用列表式。
|
基 本 内 容 |
(描述该遗产项目的具体实践方式和表现形式,以及与该遗产项目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当前是如何传承的。不少于200字。)
|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
|
传 承 谱 系 |
(填写项目清晰的传承脉络并延续至当代主要传承人)
|
主要传承人群体) |
(填写该项目当代主要传承人或传承群体,如人员、群体较多可只填写代表性传承人)
|
四、项目论证
主 要 特 征 |
(描述该遗产项目核心要素和主要特征。200-400字。)
|
重 要 价 值 |
(描述该遗产项目在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重大价值,以及当代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200-400字。) |
濒 危 状 况 |
(描述该遗产项目在当前的存续状况,包括实践的频率和范围、实践者和受众的人口分布等。200--400字。)
|
五、项目管理
已 采 取 的 保 护 措 施
|
(包括已经采取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其他各种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案)
|
资 金 投 入 情 况 |
|
六、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
(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内容) |
||||
五 年 计 划 |
时 间 |
保护措施 |
预期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保障措施 |
|
||||
经费预算及 其依据说明 |
经费预算(万元) |
依据说明 |
地方配套资金 |
||
|
|
|
|||
备注 |
(如有在各栏目中未纳入的其他重要内容,请在此处填写) |
各镇(街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要求,什邡市文旅局将开展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主体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经民政登记注册且经年检的)可以向所在地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提出列入本市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或申请。
二、推荐申报条件
(一)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
(二)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性、代表性;
(三)具有在一定群体内世代传承传播的特点;
(四)具有地域或者民族特色,在一定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
(五)有五年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同等条件下,对以下项目予以倾斜:
(一)体现大众实践、覆盖面广、民众参与度高的。
(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到重要作用的。
(三)多民族共享和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
三、推荐申报程序和时间安排
(一)申报工作培训(2025年3月26日前完成)
市文旅局制发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通知,组织各镇(街道)文化专干和潜在项目负责人进行推荐申报工作培训,明确推荐申报工作要求。
(二)提交初步材料(2025年4月4日前完成)
项目申报单位在向所在地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提出列入本市第五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或申请的同时,应同时提交以下资料:
1.项目相关历史文献复印件
2.申报单位法人资质含保护单位条件、承诺(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申报单位承诺书,见附件1)
3.潜在的传承人或传承群体身份证复印件和承诺(承诺书见附件2)
4.项目历史渊源说明是本土的还是外来改造等(文字描述200字左右)
5.项目主要特征(说明主要技术环节和要点,项目的价值,300字内)
6.项目的代表性简要说明(200字内)或获奖证书或文献资料
7.项目相关实物和场所(从事该项技艺的场所图片、工具图片)
项目如涉及传统饮食和传统医药、体育类项目,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需提供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意意见。
(三)材料初审(2025年4月7日前完成)
各镇(街道)将收集的本地相关项目资料和项目汇总表在2025年4月7日前报送市文旅局文化股。市文旅局对提交的推荐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不符合要求的退回限期整改,2025年4月11日前未完成修改或修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不进入后续评审程序。
(四)提交正式资料(2025年4月18日前完成)
项目初审通过后,申报单位在初审资料基础上自行完成申报表(附件3)填报和附件材料(一式三份),并按时报送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各镇(街道)在2025年4月18日前将资料和项目汇总表(附件4)报送市文旅局文化股,并将电子资料一并拷贝。
(五)组织评审(2025年4月20日前完成)
市文旅局组织专家完成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审,评审通过经社会公示后按程序报市政府审定后发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近期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各镇(街道)要合理安排人员力量,指导申报单位做好申报资料准备,及时回应申报单位相关意见建议。
(二)坚持实事求是。各镇(街道)按照非遗工作有关标准要求,对项目推荐申报条件、保护单位具备保护资格和能力进行初步了解,指导申报单位据实准备申报材料。
(三)严格按照时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涉及面广、程序要求严格,提交初步材料基本都有较为规范的模版,涉及报送的文字内容在1000字以内,为确保推荐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请严格按初审材料和各阶段截止时间报送资料。
附件:1.申报单位承诺书
2.潜在的传承人承诺书
3.申报表
4.项目汇总表
什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5年3月21日
(联系人:李军;电话:8233523;曾维英;电话:15309025393。)
附件1
申报单位承诺书
公司 (机构代码证: )郑重承诺:
代表性
经本单位自行评估,自愿参加什邡市第六批非遗项目申报,依据事实情况提交项目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实物评审通过后退还)。该项目(含主要技术环节和要点)未在德阳市以外的区域申报过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对提交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如项目申报通过,自愿履行项目保护单位职责。
*****单位
2025年4月
附件2
承 诺 书
姓名 (身份证号: )郑重承诺:
本人长期从事**项目操作相关工作,全流程掌握该项技艺主要技术环节且常住地在什邡满五年。后期自愿配合主管单位要求提交项目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和开展社会调查。本人未在德阳市以外的区域申报过或认定为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对提交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承诺人:***
2025年4月
附件3
镇(街道)推荐申报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汇总表
填报单位:(盖章)填报时间:
序号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民族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建议保护单位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附件4
项目代码:
第
代表性项目申报书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保护单位:
主管部门:
什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二〇二五年月
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
一、注意事项
(一)封面及表格中“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代码:
民间文学( Ⅰ),传统音乐(Ⅱ),传统舞蹈(Ⅲ),传统戏剧(Ⅳ),曲艺(Ⅴ),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Ⅵ),传统美术(Ⅶ),传统技艺(Ⅷ),传统医药(Ⅸ),民俗(Ⅹ)。
(二)凡在各项栏目中没有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可在“备注”一栏中说明。
电脑填写,准确无误,不得弄虚作假。凡填写内容不实、有虚假成分者,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
(三)表格一律用。
二、填表说明
(一)第二项“基本信息”的“保护单位”栏目中,应填写具体承担该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保护单位。每个申报项目只能填写一个保护单位。“法人”栏目中,应填写保护单位的法人代表。“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传真”“电子信箱”栏目中,须填写保护单位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传真、电子信箱。
(二)第三项“项目说明”的“基本内容”栏目中,包括:1、项目基本情况;2、具体表现形态。“传承谱系”栏目中,要填写项目清晰的传承脉络,“代表性传承人”栏目中,应填写经文旅部门确定并公布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三)第五项“项目管理”的“已采取的保护措施”栏目中,应包括已经采取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其他各种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案。
(四)第六项“保护计划”的“保护内容”栏目中,保护计划应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内容。
一、项目简介
(应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价值和影响,字数600—800字,做到文字简练,叙述清楚,准确无误)
|
照 片 |
能充分反映项目价值和特点,500万像素以上、6寸数码彩色照片,包括体现价值、技能、技艺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10张以上,附文字说明、摄影者或版权所有者的姓名)。
|
照 片 |
能充分反映项目价值和特点,500万像素以上、6寸数码彩色照片,包括体现价值、技能、技艺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10张以上,附文字说明、摄影者或版权所有者的姓名)。
|
二、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
|
属 地 |
|
保护单位 |
|
法 人 |
|
通讯地址 |
|
邮 编 |
|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
|
传 真 |
|
电子信箱 |
|
||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
(描述该遗产项目所在区域行政建制情况,以及与该遗产项目相关的地理、气候、土壤、动植物、交通等环境特点、遗产项目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等。200到400字。)
|
三、项目说明
分 布 区 域 |
(描述该遗产项目的分布信息,明确到具体的市(州)、县(市、区)。200字-300字。)
|
历 史 渊 源 |
(描述该遗产项目在历史上的流传情况,以及各历史阶段中的传承群体。项目传承的历史应至少追溯至百年或传承三代以上,具有四代传承人,传承脉络清晰,可提供以资佐证的历史资料。不少于400-500字。) 1、技艺来源(本土原创/外来引进/借鉴改造) 2、历史渊源 3、传承人、传承群体文字描述。后面传承谱系用列表式。
|
基 本 内 容 |
(描述该遗产项目的具体实践方式和表现形式,以及与该遗产项目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当前是如何传承的。不少于200字。)
|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
|
传 承 谱 系 |
(填写项目清晰的传承脉络并延续至当代主要传承人)
|
主要传承人群体) |
(填写该项目当代主要传承人或传承群体,如人员、群体较多可只填写代表性传承人)
|
四、项目论证
主 要 特 征 |
(描述该遗产项目核心要素和主要特征。200-400字。)
|
重 要 价 值 |
(描述该遗产项目在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重大价值,以及当代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200-400字。) |
濒 危 状 况 |
(描述该遗产项目在当前的存续状况,包括实践的频率和范围、实践者和受众的人口分布等。200--400字。)
|
五、项目管理
已 采 取 的 保 护 措 施
|
(包括已经采取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其他各种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案)
|
资 金 投 入 情 况 |
|
六、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
(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内容) |
||||
五 年 计 划 |
时 间 |
保护措施 |
预期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保障措施 |
|
||||
经费预算及 其依据说明 |
经费预算(万元) |
依据说明 |
地方配套资金 |
||
|
|
|
|||
备注 |
(如有在各栏目中未纳入的其他重要内容,请在此处填写) |
- 公开主体:市文旅局
- 责任科室:文化股
- 咨询电话:08388233510
- 监督电话:08388233510
- 发文时间:2025-04-09
- 文 号:
- 浏览次数:
-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