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街道):
为切实做好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努力助推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按照德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加强全市2025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德疫控发(2025)5号)文件要求,现就做好2025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
当前,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复杂严峻,疫病输入风险高等问题依然存在,给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各镇(街道)要深刻认识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万无一失”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履行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的防疫主体责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各类风险隐患,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维护全市疫情防控的良好形势。
二、明确防控目标,抓牢防疫重点
2025 年,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严防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动物强制免疫疫病群体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
工作重点是:全面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的免疫和监测任务;加强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炭疽、牛结节
截图
性皮肤病等其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强化畜禽圈舍和周边环境消毒灭源,切实加强对规模养殖场(户)的动物防疫监管。
三、突出重点环节,狠抓关键措施
(一)认真落实防疫责任。要进一步强化政府领导,落实防疫责任,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督促养殖者认真履行防疫义务、承担相应防疫责任。(二)组织做好基础免疫工作。各镇(街道)要按照国家和我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全面推进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确保群体免疫密度达到95%,要持续跟踪监测、及时进行补免,筑牢保护屏障。同时对病原学监测阳性畜禽规范处置,及时消除疫情风险。2025年春季集中免疫工作从即日起启动,到5月16日完成;秋季集中免疫工作从9月15日开始,到10月31日完成。
(三)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各镇(街道)要继续把非洲猪瘟防控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业主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好各项关键防控措施。一是实行防疫网格化管理。持续对生猪养殖场户开展非洲猪瘟疫情排查,督促规模养殖场完善防疫条件,落实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空栏消毒等制度,督导散养户履行定期消毒、疫情排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主体责任。二是加强生猪调运监管。协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行为,通报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震慑作用。三是加强屠宰企业监督管理,督促屠宰企业落实清洗消毒措施,并按要求开展非洲猪瘟病毒自检,严格执行生猪屠宰检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一是继续实行规模养殖场常年程序化免疫、散养畜禽春秋季集中免疫和定期补免相结合的措施,全面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二是加强免疫技术培训,规范操作程序,坚持“五统一”、“五不漏”,做到程序严格、操作规范、记录详实、档案健全、标识到位,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三是健全完善养殖档案,保证养殖档案中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员、免疫记录与畜禽标识记录等信息记录翔实。四是强化督导检查和抗体水平监测。要结合防疫目标考核,及时组织对春、秋防工作措施落实及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主动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科学评价免疫效果,对免疫抗体水平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要持续跟踪监测、及时进行补免,筑牢保护屏障。同时对病原学监测阳性畜禽规范处置,及时消除疫情风险。2025年春季集中免疫工作从即日起启动,到5月16日完成;秋季集中免疫工作从9月15日开始,到10月31日完成。
(三)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各镇(街道)要继续把非洲猪瘟防控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业主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好各项关键防控措施。一是实行防疫网格化管理。持续对生猪养殖场户开展非洲猪瘟疫情排查,督促规模养殖场完善防疫条件,落实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空栏消毒等制度,督导散养户履行定期消毒、疫情排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主体责任。二是加强生猪调运监管。协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行为,通报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震慑作用。三是加强屠宰企业监督管理,督促屠宰企业落实清洗消毒措施,并按要求开展非洲猪瘟病毒自检,严格执行生猪屠宰检验检疫、无害化处理等防疫要求,全面开展生猪屠宰及流通等环
节非洲猪瘟检测。四是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疑似疫情,及时报告,规范处置。五是全面实施生猪运输车辆备案制度。规范生猪产品购销储运等经营行为,严厉打击违规调运、私屠滥宰生猪、违规收运餐厨剩余物、使用泔水喂猪等违法行为,切断病原传播扩散途径。
(四)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各镇(街道)要密切关注疫情流行态势,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小家禽屠宰场、活禽交易场点等重点区域监测排查力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果断处置。抓紧实施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工作,及时构筑免疫屏障。组织做好家禽养殖、屠宰、交易场点消毒灭源工作。(五)加强人畜共患病及其他动物疫病防控。各镇(街道)要实行积极预防、主动治理,从源头阻断人畜共患病传播路径的策略,进一步加大人畜共患病及其他常规动物疫病防控力度。一是落实饲养动物单位和个人履行动物疫病免疫的义务,切实做好狂犬病的免疫工作,犬只免疫密度农村不低于90%,城市不低于95%,免疫抗体合格率须达到75%以上。二是严格落实布病监测、净化和监管措施,严防疫病传播扩散,对病原学监测阳性的,要及时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三是要加强动物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效。四是要结合“三大行动”开展人畜共患病知识宣传培训,指导畜禽养殖场户、屠宰场落实防疫消毒制度,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同时,加强对畜禽养殖、畜产品生产、加工和贩运人员、兽医等高危人群的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五是要加强畜禽养殖、交易、屠宰、无害化处理等重点场所巡查,认真开展结核病、布病、猪链球菌、炭疽等人畜共患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畜禽异常死亡,务必及时报告、规范处置。(六)开展重点环节清洗消毒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好“大消毒、大培训、大宣传”行动,督促畜禽养殖场(户)、屠宰场落实消毒主体责任,定期开展消毒工作,指导业主科学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尤其要做好中、小养殖户的消毒工作,在春、秋集中防疫期间,按照“两统一、两集中、两规范”(统一药物、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规范技术规程、行为准则)的要求,组织开展集中消毒行动。对饲养场地及环境、屠宰场、交易市场进行全面消毒,做到不留死角。要切实加强从业人员、车辆等环节的消毒灭源和移动管控工作,做好养殖场蚊蝇鼠蜱的杀灭工作,限制鸟、猫、犬等动物在养殖场的活动。(七)强化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切实加强对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疫情监测网络体系的作用,组织实施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和流行病学调查,突出散养、活畜禽调运与市场交易等薄弱环节与场所,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数量和频次,对监测阳性动物和零星散发疫情要及时、规范、果断处置,并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掌握重点疫病分布和流行状况。要定期对动物疫情信息和监测、流调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会商,科学研判疫病风险和流行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八)严格落实“先打后补”工作。各镇(街道)一要按照什邡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什邡市畜禽养殖场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的通知》(什农业〔2024]64号)文件要求,严格落实“先打后补”工作,11月10日前完成资格申请,次年1月1日至1月15日完成资金申报,“先打后补”养殖场做好服务对接,及时将免疫信息录入系统,确保年底前实现“符合条件、自行申领补助”的规模养殖场“先打后补”全覆盖。三要做好养殖场户“先打后补”政策解读,通过签订“先打后补”告知书等方式做到规模养殖场政策宣传全覆盖,严禁向符合“先打后补”标准的规模养殖场提供政府采购强制免疫疫苗。指导规模养殖场熟悉“先打后补”程序、流程,熟练掌握“牧运通”小程序的使用。同时,督促规模养殖场开展自检,筑牢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安全底线。(九)加强应急管理,及时主动报告疫情。认真贯彻《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抓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要加强疫苗、消毒药等防疫物资应急管理,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和举报核查制度,加强应急值守,确保信息畅通。对群众举报线索、舆情及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查证核实,排查消除隐患。一旦发生疑似重大动物疫情,要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按“早、快、严、小”的原则果断处置,减少损失,降低负面影响。(十)按时上报春、秋防数据。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期间实行免疫工作周报制度,各镇(街道)务必要提前落实好免疫数据报送工作,明确免疫信息填报员,按照免疫信息填报要求,及时、准确、规范汇总统计和报送本辖区内动物免疫信息,每周三将辖区内春、秋防进度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镇(街道):
为切实做好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努力助推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按照德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加强全市2025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德疫控发(2025)5号)文件要求,现就做好2025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
当前,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复杂严峻,疫病输入风险高等问题依然存在,给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各镇(街道)要深刻认识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万无一失”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履行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的防疫主体责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各类风险隐患,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维护全市疫情防控的良好形势。
二、明确防控目标,抓牢防疫重点
2025 年,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严防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动物强制免疫疫病群体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
工作重点是:全面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的免疫和监测任务;加强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炭疽、牛结节
截图
性皮肤病等其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强化畜禽圈舍和周边环境消毒灭源,切实加强对规模养殖场(户)的动物防疫监管。
三、突出重点环节,狠抓关键措施
(一)认真落实防疫责任。要进一步强化政府领导,落实防疫责任,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督促养殖者认真履行防疫义务、承担相应防疫责任。(二)组织做好基础免疫工作。各镇(街道)要按照国家和我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全面推进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确保群体免疫密度达到95%,要持续跟踪监测、及时进行补免,筑牢保护屏障。同时对病原学监测阳性畜禽规范处置,及时消除疫情风险。2025年春季集中免疫工作从即日起启动,到5月16日完成;秋季集中免疫工作从9月15日开始,到10月31日完成。
(三)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各镇(街道)要继续把非洲猪瘟防控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业主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好各项关键防控措施。一是实行防疫网格化管理。持续对生猪养殖场户开展非洲猪瘟疫情排查,督促规模养殖场完善防疫条件,落实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空栏消毒等制度,督导散养户履行定期消毒、疫情排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主体责任。二是加强生猪调运监管。协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行为,通报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震慑作用。三是加强屠宰企业监督管理,督促屠宰企业落实清洗消毒措施,并按要求开展非洲猪瘟病毒自检,严格执行生猪屠宰检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一是继续实行规模养殖场常年程序化免疫、散养畜禽春秋季集中免疫和定期补免相结合的措施,全面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二是加强免疫技术培训,规范操作程序,坚持“五统一”、“五不漏”,做到程序严格、操作规范、记录详实、档案健全、标识到位,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三是健全完善养殖档案,保证养殖档案中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员、免疫记录与畜禽标识记录等信息记录翔实。四是强化督导检查和抗体水平监测。要结合防疫目标考核,及时组织对春、秋防工作措施落实及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主动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科学评价免疫效果,对免疫抗体水平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要持续跟踪监测、及时进行补免,筑牢保护屏障。同时对病原学监测阳性畜禽规范处置,及时消除疫情风险。2025年春季集中免疫工作从即日起启动,到5月16日完成;秋季集中免疫工作从9月15日开始,到10月31日完成。
(三)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各镇(街道)要继续把非洲猪瘟防控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业主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好各项关键防控措施。一是实行防疫网格化管理。持续对生猪养殖场户开展非洲猪瘟疫情排查,督促规模养殖场完善防疫条件,落实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空栏消毒等制度,督导散养户履行定期消毒、疫情排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主体责任。二是加强生猪调运监管。协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行为,通报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震慑作用。三是加强屠宰企业监督管理,督促屠宰企业落实清洗消毒措施,并按要求开展非洲猪瘟病毒自检,严格执行生猪屠宰检验检疫、无害化处理等防疫要求,全面开展生猪屠宰及流通等环
节非洲猪瘟检测。四是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疑似疫情,及时报告,规范处置。五是全面实施生猪运输车辆备案制度。规范生猪产品购销储运等经营行为,严厉打击违规调运、私屠滥宰生猪、违规收运餐厨剩余物、使用泔水喂猪等违法行为,切断病原传播扩散途径。
(四)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各镇(街道)要密切关注疫情流行态势,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小家禽屠宰场、活禽交易场点等重点区域监测排查力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果断处置。抓紧实施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工作,及时构筑免疫屏障。组织做好家禽养殖、屠宰、交易场点消毒灭源工作。(五)加强人畜共患病及其他动物疫病防控。各镇(街道)要实行积极预防、主动治理,从源头阻断人畜共患病传播路径的策略,进一步加大人畜共患病及其他常规动物疫病防控力度。一是落实饲养动物单位和个人履行动物疫病免疫的义务,切实做好狂犬病的免疫工作,犬只免疫密度农村不低于90%,城市不低于95%,免疫抗体合格率须达到75%以上。二是严格落实布病监测、净化和监管措施,严防疫病传播扩散,对病原学监测阳性的,要及时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三是要加强动物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效。四是要结合“三大行动”开展人畜共患病知识宣传培训,指导畜禽养殖场户、屠宰场落实防疫消毒制度,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同时,加强对畜禽养殖、畜产品生产、加工和贩运人员、兽医等高危人群的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五是要加强畜禽养殖、交易、屠宰、无害化处理等重点场所巡查,认真开展结核病、布病、猪链球菌、炭疽等人畜共患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畜禽异常死亡,务必及时报告、规范处置。(六)开展重点环节清洗消毒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好“大消毒、大培训、大宣传”行动,督促畜禽养殖场(户)、屠宰场落实消毒主体责任,定期开展消毒工作,指导业主科学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尤其要做好中、小养殖户的消毒工作,在春、秋集中防疫期间,按照“两统一、两集中、两规范”(统一药物、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规范技术规程、行为准则)的要求,组织开展集中消毒行动。对饲养场地及环境、屠宰场、交易市场进行全面消毒,做到不留死角。要切实加强从业人员、车辆等环节的消毒灭源和移动管控工作,做好养殖场蚊蝇鼠蜱的杀灭工作,限制鸟、猫、犬等动物在养殖场的活动。(七)强化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切实加强对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疫情监测网络体系的作用,组织实施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和流行病学调查,突出散养、活畜禽调运与市场交易等薄弱环节与场所,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数量和频次,对监测阳性动物和零星散发疫情要及时、规范、果断处置,并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掌握重点疫病分布和流行状况。要定期对动物疫情信息和监测、流调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会商,科学研判疫病风险和流行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八)严格落实“先打后补”工作。各镇(街道)一要按照什邡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什邡市畜禽养殖场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的通知》(什农业〔2024]64号)文件要求,严格落实“先打后补”工作,11月10日前完成资格申请,次年1月1日至1月15日完成资金申报,“先打后补”养殖场做好服务对接,及时将免疫信息录入系统,确保年底前实现“符合条件、自行申领补助”的规模养殖场“先打后补”全覆盖。三要做好养殖场户“先打后补”政策解读,通过签订“先打后补”告知书等方式做到规模养殖场政策宣传全覆盖,严禁向符合“先打后补”标准的规模养殖场提供政府采购强制免疫疫苗。指导规模养殖场熟悉“先打后补”程序、流程,熟练掌握“牧运通”小程序的使用。同时,督促规模养殖场开展自检,筑牢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安全底线。(九)加强应急管理,及时主动报告疫情。认真贯彻《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抓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要加强疫苗、消毒药等防疫物资应急管理,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和举报核查制度,加强应急值守,确保信息畅通。对群众举报线索、舆情及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查证核实,排查消除隐患。一旦发生疑似重大动物疫情,要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按“早、快、严、小”的原则果断处置,减少损失,降低负面影响。(十)按时上报春、秋防数据。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期间实行免疫工作周报制度,各镇(街道)务必要提前落实好免疫数据报送工作,明确免疫信息填报员,按照免疫信息填报要求,及时、准确、规范汇总统计和报送本辖区内动物免疫信息,每周三将辖区内春、秋防进度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公开主体:马祖镇
- 责任科室:党政办
- 咨询电话:0838-8501446
- 监督电话:0838-8506609
- 发文时间:2025-03-19
- 文 号:什农业【2025】14号
- 浏览次数:
-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