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什邡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
什邡市统计局
(2022年7月20日)
今年以来,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散发多发的疫情冲击,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面推动国省市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根据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01.2亿元,下降1.0%;第三产业增加值84.7亿元,增长5.4%。
一、农业生产形势向好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7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18.7亿元,增长2.8%;林业产值0.9亿元,增长4.5%;牧业产值6.3亿元,增长12.8%;渔业产值0.7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服务业1.1亿元,增长7.0%。
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预计为36.6万吨,同比增长6.5%。
生猪出栏10.7万头,同比增长13.4%。
二、工业生产有所回落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2%。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股份制企业下降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75.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41.4%。
分行业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1.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9.4%,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7.7%。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石膏板增长22.2%,印制电路板增长30.1%,商品混凝土增长9.9%,蛋白饮料增长5.4%,涂料增长19.1%。
三、服务业贡献较大
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9.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4.8%,金融业增长5.2%,房地产业下降1.1%,其他服务业增长3.1%。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5.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2.2%。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3%。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12.2%;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5.5%。
五、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5亿元,增长3.7%。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4.7亿元,增长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7.8亿元,增长2.4%。
按消费形态分,全市商品零售实现49.8亿元,增长2.9%;餐饮收入实现12.7亿元,增长7.0%。
六、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上半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0.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0亿元,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亿元,增长5.8%。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9.9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23.1亿元,同比增长12.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7.0亿元,同比增长11.3%。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8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59元,增长7.0%。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承压前行,与全国、全省、德阳市的态势一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重点产业稳定支撑,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同时也要看到,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增长放缓、工业产业集群不优、新兴产业支撑不足、企业抗风险不强等高质量发展瓶颈依然存在。下一步,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狠抓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坚持打造“1+3+2”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五大工程”,聚力建设“五新什邡”,全力推动全市经济企稳回升。
2022年上半年什邡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
什邡市统计局
(2022年7月20日)
今年以来,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散发多发的疫情冲击,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面推动国省市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根据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01.2亿元,下降1.0%;第三产业增加值84.7亿元,增长5.4%。
一、农业生产形势向好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7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18.7亿元,增长2.8%;林业产值0.9亿元,增长4.5%;牧业产值6.3亿元,增长12.8%;渔业产值0.7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服务业1.1亿元,增长7.0%。
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预计为36.6万吨,同比增长6.5%。
生猪出栏10.7万头,同比增长13.4%。
二、工业生产有所回落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2%。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股份制企业下降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75.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41.4%。
分行业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1.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9.4%,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7.7%。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石膏板增长22.2%,印制电路板增长30.1%,商品混凝土增长9.9%,蛋白饮料增长5.4%,涂料增长19.1%。
三、服务业贡献较大
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9.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4.8%,金融业增长5.2%,房地产业下降1.1%,其他服务业增长3.1%。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5.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2.2%。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3%。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12.2%;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5.5%。
五、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5亿元,增长3.7%。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4.7亿元,增长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7.8亿元,增长2.4%。
按消费形态分,全市商品零售实现49.8亿元,增长2.9%;餐饮收入实现12.7亿元,增长7.0%。
六、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上半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0.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0亿元,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亿元,增长5.8%。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9.9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23.1亿元,同比增长12.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7.0亿元,同比增长11.3%。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8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59元,增长7.0%。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承压前行,与全国、全省、德阳市的态势一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重点产业稳定支撑,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同时也要看到,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增长放缓、工业产业集群不优、新兴产业支撑不足、企业抗风险不强等高质量发展瓶颈依然存在。下一步,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狠抓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坚持打造“1+3+2”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五大工程”,聚力建设“五新什邡”,全力推动全市经济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