湔氐镇位于什邡市西北部的龙门山下,距什邡城区20公里,西邻彭州白鹿镇,北靠省级风景名胜区蓥华山,洛小路、建木路穿镇而过,一小时可达成都。辖9个行政村、2个社区,共有106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50.65平方公里,总人口29191人,共有耕地面积22560亩、林地26711亩,森林覆盖率达48%;镇党委下辖基层党组织17个,其中村党委9个,社区党支部2个,机关党支部2个,“两企三新”党支部4个,共有党员1289人;规上工业企业8家,2023年重点企业税收分成收入141.05万元;作为全市藏民聚居点,共有常住藏民69户、116人。2023年实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52元,享有“中国黄背木耳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乡镇”、“省级猕猴桃种植示范区”等美誉。
近年来,湔氐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德阳市委、什邡市委有关决策部署,紧扣“三镇三区一园”工作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推进特色农业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加大沿山旅游开发工作力度,强化社会治理和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重大进步,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显著。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激活湔氐发展“动力源”
加强镇级干部管理
上半年,结合“大部制”改革工作,选拔任用14名年轻干部,充实到镇中层干部队伍,新招录公务员1名,及时补充机关干部新鲜血液,干部梯队不断优化,干部素质不断提高。出台《湔氐镇机关干部职工(临聘人员)管理考核办法(试行)》方案,建立“积分制”考核体系,围绕业务能力、政治思想素质、廉政勤洁等三大板块,明确16项考评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考评、评优评先、干部推荐“三挂钩”。
注重村级队伍建设
4月底,平稳圆满完成9个村党组织升格为党委工作,全面完成班子配备,同步完成下设的26个党支部选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储能计划,结合村级“两委”研判结果,14名后备干部在村(社区)顶岗锻炼,3名后备干部在镇级实岗锻炼;下发《湔氐镇2024年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对村级工作完成情况实施两类考评,其中重点工作实施奖励制度,日常工作实施考评制度,使最终考评实绩与工作实绩相挂钩。
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开展党建联建“手拉手”行动,推动全镇11个基层党组织形成产业互补、共同发展的态势,全面完成2023年度中省扶持资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其中在中和村投资100万、“飞地”投资桐林村50万,共实现增收12万。2024年再次争取中省扶持资金150万用于修建五一村冻库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
坚持以改革发展为中心,下好湔氐发展“先手棋”
特色农业再创新绩
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优势,湔氐镇形成了猕猴桃、食用菌、大蒜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从繁种、育苗、栽培、示范到规模化种植的特色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镇食用菌产业规模1.5亿袋、产值10亿元,猕猴桃产业规模4000亩、产值9000万元,大蒜产业规模1.5万亩、产值约1.2亿元,其中黄背木耳产业已成为湔氐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金字招牌。2024年,什邡市湔氐镇(黄背木耳)进入农业产业强镇项目通过评估名单(第二批),是德阳唯一上榜项目。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将每一项工作目标细化到具体项目,落实责任,啃硬骨头,抓铁有痕。截至目前,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5.72亿元,同比增长8.78%,限上零售额6674万元,同比增长48.95%;批发业销售额8293万元,同比增长3.38%;规上企业R&D经费已完成1500万元;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推动“四川仁亮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线提档升级项目”投资410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5%。
项目保障重点突破
一加快推进建木路平原段建设。完成道路红线140亩内青苗、坟墓、木耳棚及17户14处房屋拆迁补偿,近期将开工建设。推进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湔氐镇作为全市第一批项目实施,完成165户140.77亩拆院并院工作,实现建设用地腾退指标140.33亩。落实“田长制”工作要求,加强巡田管护和耕地保护恢复,近两年恢复耕地800亩。
文旅融合谱写新篇
龙门建木路现已通车,龙泉美村和樱花谷片区基础设施提升,半山二期加快建设,溪川温泉谷申报中医康养基地,半山文博艺术山谷已具规模,作为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首开区即将整体亮相。“无离”民宿、“误会”庭院、龙居山房等独具特色的“网红”打卡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为湔氐沿山旅游集聚了人气商气。承办火锅木耳节、猕猴桃品果节、农民丰收节,成功将黄背木耳从“耳熟能详”转变为“深入人心”,猕猴桃从“品味之选”提升为“品质之选”,白虎头水库则从“普通水塘”转型为“产业高地”。
区域协同有序有效
主动与彭州市敖平镇对接,开展党建联建活动,推动中国(彭什)黄背木耳(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更加完善,产业发展更加兴旺;加强文化旅游的交流合作,联合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两镇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组织龙泉村、白虎头村与敖平镇漓元村开展党建活动2次,安排1名村党委书记到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实岗锻炼学习,下一步将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契机到葛仙山镇、敖平镇等地实地开展学习,进一步加深两地合作。
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宗旨,筑牢湔氐发展“压舱石”
抓实安全环保工作
严格遵守汛期、森林防火值班值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培训演练、做好地灾监测、落实物资准备,汛期期间转移安置群众7000余人次,无群众生命财产受损情况发生。深入开展森林防火、烟花爆竹、道路交通、企业安全等行业(领域)安全检查。高质量迎接中央环保督察,排查辖区企业隐患19条,完成整改19条,有序处置办理中督信访件1件。
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落实“三管”工作理念,严格执行特殊重点人员的日排查和零报告等基本制度,做好遇难学生、移民、藏族同胞等重点人群维稳工作,投入镇自有资金建设带有人脸识别分析的“魔镜”系统以及 “慧眼”视频监控82个,不断提升物防技防水平。截至目前,全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36起,办理12345政务热线176件,满意率96.5%。
抓牢民生保障底线
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参与环境治理行动达到5000余人次,出动各类车辆3000余车次,清理沟渠河道内和周边漂浮垃圾约300余吨,镇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进一步强化便民服务意识,改建标准化政务便民服务大厅,推进智慧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统筹做好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保障工作。
湔氐镇位于什邡市西北部的龙门山下,距什邡城区20公里,西邻彭州白鹿镇,北靠省级风景名胜区蓥华山,洛小路、建木路穿镇而过,一小时可达成都。辖9个行政村、2个社区,共有106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50.65平方公里,总人口29191人,共有耕地面积22560亩、林地26711亩,森林覆盖率达48%;镇党委下辖基层党组织17个,其中村党委9个,社区党支部2个,机关党支部2个,“两企三新”党支部4个,共有党员1289人;规上工业企业8家,2023年重点企业税收分成收入141.05万元;作为全市藏民聚居点,共有常住藏民69户、116人。2023年实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52元,享有“中国黄背木耳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乡镇”、“省级猕猴桃种植示范区”等美誉。
近年来,湔氐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德阳市委、什邡市委有关决策部署,紧扣“三镇三区一园”工作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推进特色农业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加大沿山旅游开发工作力度,强化社会治理和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重大进步,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显著。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激活湔氐发展“动力源”
加强镇级干部管理
上半年,结合“大部制”改革工作,选拔任用14名年轻干部,充实到镇中层干部队伍,新招录公务员1名,及时补充机关干部新鲜血液,干部梯队不断优化,干部素质不断提高。出台《湔氐镇机关干部职工(临聘人员)管理考核办法(试行)》方案,建立“积分制”考核体系,围绕业务能力、政治思想素质、廉政勤洁等三大板块,明确16项考评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考评、评优评先、干部推荐“三挂钩”。
注重村级队伍建设
4月底,平稳圆满完成9个村党组织升格为党委工作,全面完成班子配备,同步完成下设的26个党支部选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储能计划,结合村级“两委”研判结果,14名后备干部在村(社区)顶岗锻炼,3名后备干部在镇级实岗锻炼;下发《湔氐镇2024年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对村级工作完成情况实施两类考评,其中重点工作实施奖励制度,日常工作实施考评制度,使最终考评实绩与工作实绩相挂钩。
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开展党建联建“手拉手”行动,推动全镇11个基层党组织形成产业互补、共同发展的态势,全面完成2023年度中省扶持资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其中在中和村投资100万、“飞地”投资桐林村50万,共实现增收12万。2024年再次争取中省扶持资金150万用于修建五一村冻库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
坚持以改革发展为中心,下好湔氐发展“先手棋”
特色农业再创新绩
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优势,湔氐镇形成了猕猴桃、食用菌、大蒜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从繁种、育苗、栽培、示范到规模化种植的特色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镇食用菌产业规模1.5亿袋、产值10亿元,猕猴桃产业规模4000亩、产值9000万元,大蒜产业规模1.5万亩、产值约1.2亿元,其中黄背木耳产业已成为湔氐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金字招牌。2024年,什邡市湔氐镇(黄背木耳)进入农业产业强镇项目通过评估名单(第二批),是德阳唯一上榜项目。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将每一项工作目标细化到具体项目,落实责任,啃硬骨头,抓铁有痕。截至目前,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5.72亿元,同比增长8.78%,限上零售额6674万元,同比增长48.95%;批发业销售额8293万元,同比增长3.38%;规上企业R&D经费已完成1500万元;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推动“四川仁亮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线提档升级项目”投资410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5%。
项目保障重点突破
一加快推进建木路平原段建设。完成道路红线140亩内青苗、坟墓、木耳棚及17户14处房屋拆迁补偿,近期将开工建设。推进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湔氐镇作为全市第一批项目实施,完成165户140.77亩拆院并院工作,实现建设用地腾退指标140.33亩。落实“田长制”工作要求,加强巡田管护和耕地保护恢复,近两年恢复耕地800亩。
文旅融合谱写新篇
龙门建木路现已通车,龙泉美村和樱花谷片区基础设施提升,半山二期加快建设,溪川温泉谷申报中医康养基地,半山文博艺术山谷已具规模,作为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首开区即将整体亮相。“无离”民宿、“误会”庭院、龙居山房等独具特色的“网红”打卡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为湔氐沿山旅游集聚了人气商气。承办火锅木耳节、猕猴桃品果节、农民丰收节,成功将黄背木耳从“耳熟能详”转变为“深入人心”,猕猴桃从“品味之选”提升为“品质之选”,白虎头水库则从“普通水塘”转型为“产业高地”。
区域协同有序有效
主动与彭州市敖平镇对接,开展党建联建活动,推动中国(彭什)黄背木耳(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更加完善,产业发展更加兴旺;加强文化旅游的交流合作,联合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两镇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组织龙泉村、白虎头村与敖平镇漓元村开展党建活动2次,安排1名村党委书记到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实岗锻炼学习,下一步将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契机到葛仙山镇、敖平镇等地实地开展学习,进一步加深两地合作。
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宗旨,筑牢湔氐发展“压舱石”
抓实安全环保工作
严格遵守汛期、森林防火值班值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培训演练、做好地灾监测、落实物资准备,汛期期间转移安置群众7000余人次,无群众生命财产受损情况发生。深入开展森林防火、烟花爆竹、道路交通、企业安全等行业(领域)安全检查。高质量迎接中央环保督察,排查辖区企业隐患19条,完成整改19条,有序处置办理中督信访件1件。
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落实“三管”工作理念,严格执行特殊重点人员的日排查和零报告等基本制度,做好遇难学生、移民、藏族同胞等重点人群维稳工作,投入镇自有资金建设带有人脸识别分析的“魔镜”系统以及 “慧眼”视频监控82个,不断提升物防技防水平。截至目前,全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36起,办理12345政务热线176件,满意率96.5%。
抓牢民生保障底线
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参与环境治理行动达到5000余人次,出动各类车辆3000余车次,清理沟渠河道内和周边漂浮垃圾约300余吨,镇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进一步强化便民服务意识,改建标准化政务便民服务大厅,推进智慧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统筹做好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