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丰镇地处什邡市东南角,清嘉庆时建场,取“人寿禾丰”之意得名。1949年设禾丰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8年置镇。镇辖区面积28.65平方千米,下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59个村民小组和1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0380户、23536人。党委下设13个党组织{含村(社区)党委7个、“两新”党支部3个、机关党支部1个,卫生院党支部1个,退休党支部1个},党员864名。
在禾丰,有坚实稳固的综合实力。禾丰镇发展历史悠久,虽为市域人口最少、面积最小乡镇,但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潜力深厚。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镇、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德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镇、德阳市级文明镇、什邡市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文顺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平村被评为德阳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禾丰,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禾丰镇地处旌阳、什邡、广汉、绵竹四个市(区)交界处,交通区位具有先天突出优势。近年来,随着成德眉资同城化加速推进,德阳天府旌城加快布局,禾丰乘势而为搭乘同城融圈快车加快融入发展。德什路升级打造成为城市干道,三绕高速穿境而过、德阳绕城及城东快速通道施工在即,“四通八达”交通网络有力构建,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
在禾丰,有肉眼可见的资源禀赋。禾丰镇水资源丰富,白鱼河穿境而过,万寿泉、蒋家堰、烧箕泉等10余个天然泉眼星罗棋布,自流水形成的沟渠纵横交错,泉水全年流淌,环境优美,土地肥沃。顺势发展白鱼河生态湿地经济,成功打造白鱼河乡野公园、白鱼河生态廊道、上禾露营等滨水景观轴,实现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在禾丰,有相对完善的产业基础。禾丰镇二产以化工业为主,同步发展机加工、食品加工等工贸产业,形成扎实产业基础。目前,规上企业19家,生产和经营情况良好,人才和科研力量储备雄厚,行业技术和产品定价等方面主导地位突出。2023年,全镇工业产值达到*亿元,税收*万元;4家获评国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4家获评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称号;镇域各企业有国家级专家1人、天府青城计划人才1人,德阳市科技卓越人才1人,国、省、德阳市应急局专家库成员2人,德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专家库专家1人,德阳市科技局专家库成员1人。
禾丰镇地处什邡市东南角,清嘉庆时建场,取“人寿禾丰”之意得名。1949年设禾丰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8年置镇。镇辖区面积28.65平方千米,下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59个村民小组和1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0380户、23536人。党委下设13个党组织{含村(社区)党委7个、“两新”党支部3个、机关党支部1个,卫生院党支部1个,退休党支部1个},党员864名。
在禾丰,有坚实稳固的综合实力。禾丰镇发展历史悠久,虽为市域人口最少、面积最小乡镇,但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潜力深厚。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镇、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德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镇、德阳市级文明镇、什邡市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文顺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平村被评为德阳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禾丰,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禾丰镇地处旌阳、什邡、广汉、绵竹四个市(区)交界处,交通区位具有先天突出优势。近年来,随着成德眉资同城化加速推进,德阳天府旌城加快布局,禾丰乘势而为搭乘同城融圈快车加快融入发展。德什路升级打造成为城市干道,三绕高速穿境而过、德阳绕城及城东快速通道施工在即,“四通八达”交通网络有力构建,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
在禾丰,有肉眼可见的资源禀赋。禾丰镇水资源丰富,白鱼河穿境而过,万寿泉、蒋家堰、烧箕泉等10余个天然泉眼星罗棋布,自流水形成的沟渠纵横交错,泉水全年流淌,环境优美,土地肥沃。顺势发展白鱼河生态湿地经济,成功打造白鱼河乡野公园、白鱼河生态廊道、上禾露营等滨水景观轴,实现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在禾丰,有相对完善的产业基础。禾丰镇二产以化工业为主,同步发展机加工、食品加工等工贸产业,形成扎实产业基础。目前,规上企业19家,生产和经营情况良好,人才和科研力量储备雄厚,行业技术和产品定价等方面主导地位突出。2023年,全镇工业产值达到*亿元,税收*万元;4家获评国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4家获评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称号;镇域各企业有国家级专家1人、天府青城计划人才1人,德阳市科技卓越人才1人,国、省、德阳市应急局专家库成员2人,德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专家库专家1人,德阳市科技局专家库成员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