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洛水镇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洛水镇位于川西平原西北,距成都60余公里,距什邡城区18公里,镇域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1.7万亩。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主要经济作物以大蒜为大宗,蔬菜瓜果四季不绝。
全镇辖7个村、5个社区,93个组,汉、回、藏、彝族混居,汉族为主,总人口31366人(派出所提供户籍人口,未包含流动人口),总户数13260户,是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区域中心镇,入选2024年镇域经济西部100强,是驰名省内外的优质大蒜基地、什邡建材化工基地。
洛水镇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环境优美,是全省少有的被列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区。早在2250年以前,洛水镇西北的街子场,曾是秦时古雒县冶所在地,镇西北有10平方公里的旅游带,儒、释、道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公元前356年,秦蜀守李冰晚年在这里导洛通山,曾留下古瀑口、后城治、升仙台等多处文化遗迹,还有保持完整的具有儒家风格的杨家宗祠以及佛教圣地大鹏寺、道家治所后城志、公墓志、大王庙、川主庙和伊斯兰教的活动场所清真寺等。李冰陵、大鹏寺等一大批文物古迹和李冰众多治水升仙古迹遍布全镇。
(二)工业发展情况
2023年全镇6家规上工业1-12月实现产值5.09亿元,同比增长26.51%。为1家企业贡献突出,已申报全市“开门红”奖励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3亿元,完成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1.8亿元;限上商贸企业12家,限下商贸企业3家,规上商贸1家,规下1家,全年销售额6.64亿元。年度培育4家商贸企业,其中住宿业1家,零售业1家,餐饮业2家。为2家企业贡献突出,已申报全市“开门红”奖励资金。“五经普”工作已完成单位和个体底册数据清查,共清查单位328家,清查个体2635家,目前入户普查登记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四川金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获得德阳市2022年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示范等次并予以授牌。同时,我镇今年完成“个转企”6家,全年任务6家,完成率达到100%。
(三)农业发展情况
2023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稳步推进项目建设,整合各类资金300万元,实施洛水镇李冰村道茶生态农业园区基础提升项目和大蒜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争取上级资金250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改造高标准农田6000余亩;大力培育“紫皮”大蒜产业;争取资金218万元,完善大蒜核心区基础设施。促进农旅融合,整合资金300万元,整理野生杨村茶种植基地100余亩,启动杨村茶地标产品申报,开发杨春古木、杨春道茶等产品2个,开发李冰文化主题文创产品1个,举办了“杨村茶采摘活动”“李冰文化艺术节”“李冰祭祀活动”等系列文旅活动。李冰村杨村茶“杨村山悦·映红”品牌,2023年荣获了全国红茶斗茶大赛银奖。争取上级资金250万元,改造提升渔江社区道路等项目2个。发展以鱼为主题的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了稻鱼育苗,稻鱼加工的稻鱼示范基地。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健康有序,2023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资产共1011.33万元,集体经济收益110.25万元,年我镇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上村2个,10万元以上村2个,共有3个村实施了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分别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
(四)人居环境打造情况
我镇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多措并举提升人居环境,2023年落实资金320万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是聚力打造和美宜居乡村。依托“杨村古镇”茶文化和“智慧渔江”鱼文化,投资240万实施了“杨村古寨”和智慧渔江美丽乡村项目,改造农户156户。二是多举措落实河长制工作。深化河长制解放模式全覆盖。整合资金18万元,累计清理脏乱沟渠14公里,持续巩固沿河生态环境。在渔江社区、李冰村、家灵村试点推广“一定二评三奖惩”乡村治理长效机制。三是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资金75万元,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管网设施,保障农村供水安全。高效推进了12个阳光堆肥房和联合村农村生活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
(四)旅游业发展情况
2023年举办首届龙船会、李冰文化艺术周等活动,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在央广网、人民日报、中新社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30余次,集镇商贸实现营收700余万元,参加深圳、重庆等地举办的各类文博会4次,“世界李冰,中国洛水”的文化名片更加响亮。章山李冰文化养心谷正在积极申报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洛水镇已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五)党建情况
洛水镇共有党的基层组织24个。其中党委1个,党支部23个(柳河社区党支部、家灵村党支部、联合村党支部、余安村党支部、渔江社区党支部、洛城村党支部、银池村党支部、李冰村党支部、永兴村党支部、灵江社区党支部、尚家场社区党支部、亭江社区党支部、卫生院党支部、机关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虹宇化工党支部、凌云建筑党支部、工业公司党支部、自来水厂党支部、德美实业党支部、源地中药材党支部、联合党支部、洛水商会党支部)。全镇共有党员1398名,女党员333名,占党员总数的23.8%。
二、洛水镇机构编制情况
洛水镇现有编制数77个,其中行政编制40个,事业编制37个。领导职数13个,现有领导班子12人,领导班子成员中党员12人,党员结构比例为100%,男女结构比例为11:1,洛水镇综合性部门7个,包含党的建设工作部、党政综合工作部、社会治理和综合执法工作部、社会事务和便民服务工作部、农业农村工作部、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工作部、经济发展和应急管理工作部。
三、各村(社区)基本情况
(一)李冰村
李冰村地处龙门山脉蓥华山山麓,座落于洛水镇西北,距什邡城区30公里,距洛水镇场镇3公里,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和10个党小组,1167户2613人,党员125人。
李冰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国家AAA级李冰文化旅游景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系统)“朱李火堰”位于李冰村。近年来,李冰村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为抓手,着力在提高村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盘活闲置土地,多元活化杨村茶、李冰文化资源,推动李冰村各项工作向前发展,2022年李冰村集体经济收入35.97万元,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
(二)洛城村
洛城村位于什邡市西北角,龙门山脉和四川盆地接合部,距什邡市区18公里,幅员面积约3平方公里,共7个村民小组,1054户,总人口2822人。农业以精耕细作的大田生产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大蒜;工业企业有木材加工厂,西南水泥厂。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数,1233户、2757人。
洛城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8岁,呈现年轻化,具有较强的活力。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24.58万元,主要来源为土地租金,位居洛水镇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第2位。通过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资、群众自筹等方式筹集善款,北京感恩基金实施的“点亮乡村、光明万家”行动,在洛城村率先实施,解决了百姓多年来夜间出行安全问题,丰富了群众夜间娱乐生活。日常化解群众身边矛盾,近两年来成效较大。
(三)余安村
余安村地处洛水镇腹心地带,位于李冰陵大道中段,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71.75亩,全村总人口2568人,总户数1105户,下辖8个村民小组,党员89人,李冰大道贯穿全村,属农业大村,经济作物主要以大蒜为主,另种植水稻。
余安村“两委”成员共有4人,支部书记1人,其他成员3人,女性成员2人,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55岁,平均年龄41岁。班子运行健康,能够贯彻民主集中制并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制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德阳市“作风建设年”开展工作。争取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保障粮食稳产增产。
(四)永兴村
永兴村地处洛水镇西南,洛小路贯穿而过,距什邡市区18公里,距离洛水场镇3公里,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和13个党小组,1200户2700余人,党员146人。
永兴村“两委”成员共有5人,支部书记1人,其他成员4人,女性成员1人,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年龄51.5岁,支部班子年龄偏大,较成熟。属于农业大村,有耕地1900余亩,主要种植水稻、大蒜。培育几个具有引领作用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以“园区+专合社+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收入,2022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15万元。完成了高标准农村建设项目,硬化机耕道近9000米,新建灌溉渠近2000米。
(五)联合村
联合村共9个村民小组,17个集中居民点,总户数1473户,总人口3414人,有中共党员126人。全村以特色产业大蒜种植为主体,全村种地面积2222.51亩,大蒜覆盖率达100%,有2个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
联合村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建设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19年,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100万建设项目,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向四川省什邡市锐成化工有限公司入股100万元,为联合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年。2022年,联合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0.02万元。
(六)银池村
银池村共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42户,总人口2786人。全村以特色产业大蒜种植为主体,广岳铁路和北京大道穿境而过。
银池村全村“两委”成员共有4人,支部书记1人,其他成员3人,女性成员2人。村干部凝聚力、号召力较强,班子成员政治素养较高,面对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能够攻坚克难,充分展现出战斗精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群众为中心理念,投入资金6万余元建设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广场。解决了钼铜项目涉银池村一个多年的遗留问题,盘活流转了闲置土地。
(七)家灵村
家灵村位于什邡市城关西北处,龙门山脉和四川盆地接合部,距什邡市区12公里,幅员面积约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77.2亩,林地面积390亩,农业以粮食、蔬菜生产为主,主要种植大蒜、水稻;工业企业有:石蜡2家、豆腐加工坊1家、动力站2家、白酒酿造1家。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数,1557户3753人,有党小组14个,党员139人。
家灵村充分发挥“村民议事厅”“高大姐妇女微家”“老高调解室”作用,积极探索实践“党委领导、各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基层协商民主自治新路径,定期召开“有事来协商——大家说·商量做”协商议事会,实实在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家灵村2022年实施智慧停车场项目,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预计今年为家灵村带来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八)灵江社区
灵江社区坐落于蓝天大道8号,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总人口4092人,总户数1652户,其中挂靠户243人,有铺面人数3333人(包括6人货币安置)。灵江社区居民主要来自洛水镇原灵江村、五堰村和双盛镇柏林村。社区共10个组,组长10名,其中社区统征组6个(21栋),农业组4个,社区21栋为全商铺型,1—20栋每栋有两名业主代表,社区于2014年11月成立了业主委员会,2020年5月18日成立居民委员会。社区现有党员141名。
灵江社区支部党员人数达到141人,但外出流动人口约占一半,党员平均年龄偏大。为了方便管理,灵江社区建立了以微信为主的灵江社区党员工作学习群,方便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学习交流传达。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商铺出租,社区商铺出租率达到80%。紧邻经开区,为支持什邡市重点项目项目落地,腾让土地40余亩,用一个月时间迁坟共计178座,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交于的任务。但集体经济收入较低,未达到5万元(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1.94万元)。
(九)亭江社区
亭江社区位于杨春路北段与导洛路交汇处,是由(菜蔬社区、原亭江社区)合并而成,东与绵竹市广济镇一河相隔,北与洛城村相接,南与柳河社区相接,辖区范围东起洗脚河;西止广木公路;共有在册居民1103户、2123人。(其中回族居民:85人;白族、藏族等居民6人)是一个少数民族居民相对比较集中的社区。
近年来,亭江社区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抓手,进行社区阵地打造,积极建设文化活动室、组建民族文化宣传队、改建少数民族文化图书室,大大提升了亭江社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2018年洛水镇民族卫生院获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17年亭江社区获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19年洛水镇获评为德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21年洛水镇获评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
(十)尚家场社区
尚家场社区面积0.98平方公里,2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395户585人,居住人口3876人,社区设警务室一个,水厂2个,天然气站一个,农贸市场2个。驻镇单位10个:灵杰卫生院、蓝天小学、灵杰邮政储蓄、人民渠管理站灵杰分站、灵杰信用社、两路口粮站灵杰储备库、灵杰火车站、什邡电信灵杰营业部、新世纪冻库、洛水敬老院。
尚家场社区积极融合社区特色,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一是关爱社区群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经常组织党员志愿者上门看望独居、高龄老人,社区支部和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居民安排了端午、中秋、重阳茶话会,发放粽子、月饼。为辖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营造安居乐业氛围,发扬党员示范作用。二是发动党员参与保平安巡逻、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整治、绿化养护等各种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党员示范作用来带动广大群众树立爱绿护绿的意识,在防洪抢险过程中社区也积极配合。
(十一)柳河社区
柳河社区地处洛水镇南大门,北京大道、防洪大道穿社区而过,背靠宏达集团什化总厂,北与亭江社区相邻,西靠永兴村,南与联合村相邻,北靠宏达股份有限公司相邻,社区有6个居民小组和6个党小组,1189户2355人,党员106人。
柳河社区紧靠集镇,辖区下辖12家企业事业单位,洛水中心卫生院、慈济小学、慈济幼儿园均位于柳河社区。近年来,柳河社区“两委”成员团结共事、主动作为,着力提升柳河社区人居环境。2022年,柳河社区对永兴公园旁边的柳河进行了环境卫生整治,清除了河内野生植物和淤泥,安装了河内灯带,美化了柳河环境,对集镇环境提升做出积极贡献。柳河社区依托宏达集团解决社区居民务工问题,成立集体经济联合社,2022年柳河社区集体经济收入2.64万元。
(十二)渔江社区
渔江社区位于什邡城北,章山洛水石亭江白鱼河段纵贯社区,有“白鱼仙子”的故乡之称。社区距离什邡城区14公里,距离洛水场镇4公里,以“渔眼广场”为芯横纵幅员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85人,常住人口2209人,有4个居民小组和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7名。2022年,渔江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万。
渔江社区保留了川西民居民俗的风格,集中打造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采摘、垂钓、戏水、书画创作、古玩艺术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体示范社区。近年来,渔江社区立足“智慧社区”建设,探索出“一三一”工作模式,打造微田园、中医药体验馆,改建篮球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集党建、管理、政务、服务为一体的“章洛先锋”智慧社区平台,着力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2022年,渔江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并获评省级示范便民服务站。
一、洛水镇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洛水镇位于川西平原西北,距成都60余公里,距什邡城区18公里,镇域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1.7万亩。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主要经济作物以大蒜为大宗,蔬菜瓜果四季不绝。
全镇辖7个村、5个社区,93个组,汉、回、藏、彝族混居,汉族为主,总人口31366人(派出所提供户籍人口,未包含流动人口),总户数13260户,是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区域中心镇,入选2024年镇域经济西部100强,是驰名省内外的优质大蒜基地、什邡建材化工基地。
洛水镇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环境优美,是全省少有的被列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区。早在2250年以前,洛水镇西北的街子场,曾是秦时古雒县冶所在地,镇西北有10平方公里的旅游带,儒、释、道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公元前356年,秦蜀守李冰晚年在这里导洛通山,曾留下古瀑口、后城治、升仙台等多处文化遗迹,还有保持完整的具有儒家风格的杨家宗祠以及佛教圣地大鹏寺、道家治所后城志、公墓志、大王庙、川主庙和伊斯兰教的活动场所清真寺等。李冰陵、大鹏寺等一大批文物古迹和李冰众多治水升仙古迹遍布全镇。
(二)工业发展情况
2023年全镇6家规上工业1-12月实现产值5.09亿元,同比增长26.51%。为1家企业贡献突出,已申报全市“开门红”奖励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3亿元,完成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1.8亿元;限上商贸企业12家,限下商贸企业3家,规上商贸1家,规下1家,全年销售额6.64亿元。年度培育4家商贸企业,其中住宿业1家,零售业1家,餐饮业2家。为2家企业贡献突出,已申报全市“开门红”奖励资金。“五经普”工作已完成单位和个体底册数据清查,共清查单位328家,清查个体2635家,目前入户普查登记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四川金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获得德阳市2022年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示范等次并予以授牌。同时,我镇今年完成“个转企”6家,全年任务6家,完成率达到100%。
(三)农业发展情况
2023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稳步推进项目建设,整合各类资金300万元,实施洛水镇李冰村道茶生态农业园区基础提升项目和大蒜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争取上级资金250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改造高标准农田6000余亩;大力培育“紫皮”大蒜产业;争取资金218万元,完善大蒜核心区基础设施。促进农旅融合,整合资金300万元,整理野生杨村茶种植基地100余亩,启动杨村茶地标产品申报,开发杨春古木、杨春道茶等产品2个,开发李冰文化主题文创产品1个,举办了“杨村茶采摘活动”“李冰文化艺术节”“李冰祭祀活动”等系列文旅活动。李冰村杨村茶“杨村山悦·映红”品牌,2023年荣获了全国红茶斗茶大赛银奖。争取上级资金250万元,改造提升渔江社区道路等项目2个。发展以鱼为主题的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了稻鱼育苗,稻鱼加工的稻鱼示范基地。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健康有序,2023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资产共1011.33万元,集体经济收益110.25万元,年我镇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上村2个,10万元以上村2个,共有3个村实施了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分别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
(四)人居环境打造情况
我镇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多措并举提升人居环境,2023年落实资金320万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是聚力打造和美宜居乡村。依托“杨村古镇”茶文化和“智慧渔江”鱼文化,投资240万实施了“杨村古寨”和智慧渔江美丽乡村项目,改造农户156户。二是多举措落实河长制工作。深化河长制解放模式全覆盖。整合资金18万元,累计清理脏乱沟渠14公里,持续巩固沿河生态环境。在渔江社区、李冰村、家灵村试点推广“一定二评三奖惩”乡村治理长效机制。三是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资金75万元,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管网设施,保障农村供水安全。高效推进了12个阳光堆肥房和联合村农村生活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
(四)旅游业发展情况
2023年举办首届龙船会、李冰文化艺术周等活动,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在央广网、人民日报、中新社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30余次,集镇商贸实现营收700余万元,参加深圳、重庆等地举办的各类文博会4次,“世界李冰,中国洛水”的文化名片更加响亮。章山李冰文化养心谷正在积极申报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洛水镇已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五)党建情况
洛水镇共有党的基层组织24个。其中党委1个,党支部23个(柳河社区党支部、家灵村党支部、联合村党支部、余安村党支部、渔江社区党支部、洛城村党支部、银池村党支部、李冰村党支部、永兴村党支部、灵江社区党支部、尚家场社区党支部、亭江社区党支部、卫生院党支部、机关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虹宇化工党支部、凌云建筑党支部、工业公司党支部、自来水厂党支部、德美实业党支部、源地中药材党支部、联合党支部、洛水商会党支部)。全镇共有党员1398名,女党员333名,占党员总数的23.8%。
二、洛水镇机构编制情况
洛水镇现有编制数77个,其中行政编制40个,事业编制37个。领导职数13个,现有领导班子12人,领导班子成员中党员12人,党员结构比例为100%,男女结构比例为11:1,洛水镇综合性部门7个,包含党的建设工作部、党政综合工作部、社会治理和综合执法工作部、社会事务和便民服务工作部、农业农村工作部、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工作部、经济发展和应急管理工作部。
三、各村(社区)基本情况
(一)李冰村
李冰村地处龙门山脉蓥华山山麓,座落于洛水镇西北,距什邡城区30公里,距洛水镇场镇3公里,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和10个党小组,1167户2613人,党员125人。
李冰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国家AAA级李冰文化旅游景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系统)“朱李火堰”位于李冰村。近年来,李冰村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为抓手,着力在提高村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盘活闲置土地,多元活化杨村茶、李冰文化资源,推动李冰村各项工作向前发展,2022年李冰村集体经济收入35.97万元,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
(二)洛城村
洛城村位于什邡市西北角,龙门山脉和四川盆地接合部,距什邡市区18公里,幅员面积约3平方公里,共7个村民小组,1054户,总人口2822人。农业以精耕细作的大田生产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大蒜;工业企业有木材加工厂,西南水泥厂。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数,1233户、2757人。
洛城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8岁,呈现年轻化,具有较强的活力。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24.58万元,主要来源为土地租金,位居洛水镇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第2位。通过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资、群众自筹等方式筹集善款,北京感恩基金实施的“点亮乡村、光明万家”行动,在洛城村率先实施,解决了百姓多年来夜间出行安全问题,丰富了群众夜间娱乐生活。日常化解群众身边矛盾,近两年来成效较大。
(三)余安村
余安村地处洛水镇腹心地带,位于李冰陵大道中段,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71.75亩,全村总人口2568人,总户数1105户,下辖8个村民小组,党员89人,李冰大道贯穿全村,属农业大村,经济作物主要以大蒜为主,另种植水稻。
余安村“两委”成员共有4人,支部书记1人,其他成员3人,女性成员2人,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55岁,平均年龄41岁。班子运行健康,能够贯彻民主集中制并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制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德阳市“作风建设年”开展工作。争取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保障粮食稳产增产。
(四)永兴村
永兴村地处洛水镇西南,洛小路贯穿而过,距什邡市区18公里,距离洛水场镇3公里,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和13个党小组,1200户2700余人,党员146人。
永兴村“两委”成员共有5人,支部书记1人,其他成员4人,女性成员1人,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年龄51.5岁,支部班子年龄偏大,较成熟。属于农业大村,有耕地1900余亩,主要种植水稻、大蒜。培育几个具有引领作用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以“园区+专合社+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收入,2022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15万元。完成了高标准农村建设项目,硬化机耕道近9000米,新建灌溉渠近2000米。
(五)联合村
联合村共9个村民小组,17个集中居民点,总户数1473户,总人口3414人,有中共党员126人。全村以特色产业大蒜种植为主体,全村种地面积2222.51亩,大蒜覆盖率达100%,有2个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
联合村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建设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19年,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100万建设项目,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向四川省什邡市锐成化工有限公司入股100万元,为联合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年。2022年,联合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0.02万元。
(六)银池村
银池村共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42户,总人口2786人。全村以特色产业大蒜种植为主体,广岳铁路和北京大道穿境而过。
银池村全村“两委”成员共有4人,支部书记1人,其他成员3人,女性成员2人。村干部凝聚力、号召力较强,班子成员政治素养较高,面对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能够攻坚克难,充分展现出战斗精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群众为中心理念,投入资金6万余元建设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广场。解决了钼铜项目涉银池村一个多年的遗留问题,盘活流转了闲置土地。
(七)家灵村
家灵村位于什邡市城关西北处,龙门山脉和四川盆地接合部,距什邡市区12公里,幅员面积约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77.2亩,林地面积390亩,农业以粮食、蔬菜生产为主,主要种植大蒜、水稻;工业企业有:石蜡2家、豆腐加工坊1家、动力站2家、白酒酿造1家。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数,1557户3753人,有党小组14个,党员139人。
家灵村充分发挥“村民议事厅”“高大姐妇女微家”“老高调解室”作用,积极探索实践“党委领导、各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基层协商民主自治新路径,定期召开“有事来协商——大家说·商量做”协商议事会,实实在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家灵村2022年实施智慧停车场项目,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预计今年为家灵村带来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八)灵江社区
灵江社区坐落于蓝天大道8号,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总人口4092人,总户数1652户,其中挂靠户243人,有铺面人数3333人(包括6人货币安置)。灵江社区居民主要来自洛水镇原灵江村、五堰村和双盛镇柏林村。社区共10个组,组长10名,其中社区统征组6个(21栋),农业组4个,社区21栋为全商铺型,1—20栋每栋有两名业主代表,社区于2014年11月成立了业主委员会,2020年5月18日成立居民委员会。社区现有党员141名。
灵江社区支部党员人数达到141人,但外出流动人口约占一半,党员平均年龄偏大。为了方便管理,灵江社区建立了以微信为主的灵江社区党员工作学习群,方便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学习交流传达。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商铺出租,社区商铺出租率达到80%。紧邻经开区,为支持什邡市重点项目项目落地,腾让土地40余亩,用一个月时间迁坟共计178座,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交于的任务。但集体经济收入较低,未达到5万元(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1.94万元)。
(九)亭江社区
亭江社区位于杨春路北段与导洛路交汇处,是由(菜蔬社区、原亭江社区)合并而成,东与绵竹市广济镇一河相隔,北与洛城村相接,南与柳河社区相接,辖区范围东起洗脚河;西止广木公路;共有在册居民1103户、2123人。(其中回族居民:85人;白族、藏族等居民6人)是一个少数民族居民相对比较集中的社区。
近年来,亭江社区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抓手,进行社区阵地打造,积极建设文化活动室、组建民族文化宣传队、改建少数民族文化图书室,大大提升了亭江社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2018年洛水镇民族卫生院获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17年亭江社区获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19年洛水镇获评为德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21年洛水镇获评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
(十)尚家场社区
尚家场社区面积0.98平方公里,2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395户585人,居住人口3876人,社区设警务室一个,水厂2个,天然气站一个,农贸市场2个。驻镇单位10个:灵杰卫生院、蓝天小学、灵杰邮政储蓄、人民渠管理站灵杰分站、灵杰信用社、两路口粮站灵杰储备库、灵杰火车站、什邡电信灵杰营业部、新世纪冻库、洛水敬老院。
尚家场社区积极融合社区特色,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一是关爱社区群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经常组织党员志愿者上门看望独居、高龄老人,社区支部和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居民安排了端午、中秋、重阳茶话会,发放粽子、月饼。为辖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营造安居乐业氛围,发扬党员示范作用。二是发动党员参与保平安巡逻、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整治、绿化养护等各种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党员示范作用来带动广大群众树立爱绿护绿的意识,在防洪抢险过程中社区也积极配合。
(十一)柳河社区
柳河社区地处洛水镇南大门,北京大道、防洪大道穿社区而过,背靠宏达集团什化总厂,北与亭江社区相邻,西靠永兴村,南与联合村相邻,北靠宏达股份有限公司相邻,社区有6个居民小组和6个党小组,1189户2355人,党员106人。
柳河社区紧靠集镇,辖区下辖12家企业事业单位,洛水中心卫生院、慈济小学、慈济幼儿园均位于柳河社区。近年来,柳河社区“两委”成员团结共事、主动作为,着力提升柳河社区人居环境。2022年,柳河社区对永兴公园旁边的柳河进行了环境卫生整治,清除了河内野生植物和淤泥,安装了河内灯带,美化了柳河环境,对集镇环境提升做出积极贡献。柳河社区依托宏达集团解决社区居民务工问题,成立集体经济联合社,2022年柳河社区集体经济收入2.64万元。
(十二)渔江社区
渔江社区位于什邡城北,章山洛水石亭江白鱼河段纵贯社区,有“白鱼仙子”的故乡之称。社区距离什邡城区14公里,距离洛水场镇4公里,以“渔眼广场”为芯横纵幅员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85人,常住人口2209人,有4个居民小组和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7名。2022年,渔江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万。
渔江社区保留了川西民居民俗的风格,集中打造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采摘、垂钓、戏水、书画创作、古玩艺术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体示范社区。近年来,渔江社区立足“智慧社区”建设,探索出“一三一”工作模式,打造微田园、中医药体验馆,改建篮球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集党建、管理、政务、服务为一体的“章洛先锋”智慧社区平台,着力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2022年,渔江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并获评省级示范便民服务站。
- 公开主体:洛水镇
- 责任科室:综合服务站
- 咨询电话:0838-8702123
- 监督电话:0838-8707110
- 发文时间:2025-02-11
- 文 号:
- 浏览次数:
-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