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服务型执法 提升为民服务温度
为深入践行“监管为民”核心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什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探索并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模式,将主动指导与精准服务融入行政执法全过程,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1)践行柔性执法,彰显市监温度。积极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柔性执法举措,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坚持以教育、指导替代行政处罚,杜绝过度执法。对符合“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的法定事由,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并通过专业的案后法规宣讲与精准的整改指导,引导市场主体主动纠错、自觉守法,相关做法赢得企业的广泛好评。截至目前,共办理不予、免于行政处罚案件36件,减轻处罚282.96万元,收到感谢锦旗1面。(2)强化事前指导,筑牢预防堤坝。着力推动监管模式从被动处置向主动服务转型升级,通过建立“事前预警”机制,灵活运用行政约谈、上门座谈等多种方式主动靠前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行政约谈、现场指导21次,发送精准提示短信5万余条;创新开设“以案释法”专栏,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政策解读5期,发布典型案例3件,实现了普法宣传的精准化和常态化,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行为。(3)创新“四书”模式,构建监管闭环。为从根本上扭转“一罚了之”的简单化执法倾向,在全市率先创建并推行行政执法“四书”工作模式,即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同步向企业送达《承诺书》与《企业信用修复通知书》,并向业务部门发送《案后监管提示书》。这一创新举措将惩戒与教育、处罚与修复、个案查处与系统规范有机融合,不仅明晰了执法边界,更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整改路径和信用修复指引,同时打通了内部监管协同,构建起“查处-规范-修复-提升”的监管新模式。目前已发出“四书”30余份,企业响应积极,实践成效显著。(4)锻造专业铁军,夯实执法根基。坚持“办案、育人”双提升,系统实施执法能力提升计划,组织开展2025年度专项培训,覆盖55名年轻执法骨干。同时,创新启动“案件回头看”质量评查,抽调4名资深办案人员全覆盖审查近三年办结的1800余件案件,精准梳理出各类问题100余个。以此为基础,激活“以老带新、结对指导”的常态化传帮带机制,通过资深“老人”在实践中剖析问题、传授经验、精准指导,进一步提升案件办理质量,培养锻造一支能力过硬的执法铁军,为持续深化服务型执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能力支撑。
推行服务型执法 提升为民服务温度
为深入践行“监管为民”核心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什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探索并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模式,将主动指导与精准服务融入行政执法全过程,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1)践行柔性执法,彰显市监温度。积极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柔性执法举措,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坚持以教育、指导替代行政处罚,杜绝过度执法。对符合“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的法定事由,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并通过专业的案后法规宣讲与精准的整改指导,引导市场主体主动纠错、自觉守法,相关做法赢得企业的广泛好评。截至目前,共办理不予、免于行政处罚案件36件,减轻处罚282.96万元,收到感谢锦旗1面。(2)强化事前指导,筑牢预防堤坝。着力推动监管模式从被动处置向主动服务转型升级,通过建立“事前预警”机制,灵活运用行政约谈、上门座谈等多种方式主动靠前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行政约谈、现场指导21次,发送精准提示短信5万余条;创新开设“以案释法”专栏,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政策解读5期,发布典型案例3件,实现了普法宣传的精准化和常态化,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行为。(3)创新“四书”模式,构建监管闭环。为从根本上扭转“一罚了之”的简单化执法倾向,在全市率先创建并推行行政执法“四书”工作模式,即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同步向企业送达《承诺书》与《企业信用修复通知书》,并向业务部门发送《案后监管提示书》。这一创新举措将惩戒与教育、处罚与修复、个案查处与系统规范有机融合,不仅明晰了执法边界,更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整改路径和信用修复指引,同时打通了内部监管协同,构建起“查处-规范-修复-提升”的监管新模式。目前已发出“四书”30余份,企业响应积极,实践成效显著。(4)锻造专业铁军,夯实执法根基。坚持“办案、育人”双提升,系统实施执法能力提升计划,组织开展2025年度专项培训,覆盖55名年轻执法骨干。同时,创新启动“案件回头看”质量评查,抽调4名资深办案人员全覆盖审查近三年办结的1800余件案件,精准梳理出各类问题100余个。以此为基础,激活“以老带新、结对指导”的常态化传帮带机制,通过资深“老人”在实践中剖析问题、传授经验、精准指导,进一步提升案件办理质量,培养锻造一支能力过硬的执法铁军,为持续深化服务型执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能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