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大力推行农村集体经济“三分四有五联合”发展模式的通知
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我市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化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多元合作,不断完善利益分配和风险防控机制,经全面梳理、总结近年来我市集体经济发展历程和有效做法,现决定在全市大力推行去年底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专题推广的我市探索的农村集体经济“三分四有五联合”发展模式。现将具体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坚持“三分”工作法,精准发力抓发展
(一)分片规划。摸清底数、分类施策。各镇(街道)要厘清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项目及资源资产等基本情况,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找准特色产业进行深耕细作。统筹考虑“一山带两江,半山半平原”独特地貌特征,根据各村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做好规划统筹,科学编制“一村一特色”的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探索特色农业型、盘活资产型、乡村旅游型和入股分红型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一盘棋谋划、多点化发展”。
(二)分步实施。按照“分类实施、整体提升”原则,分步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发展示范村和潜力村,逐步安排资金分批次投入到薄弱村偏远村,稳步推动示范村与薄弱村一体发展,最终形成“强村带弱村、村村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分类推进。按照全市行政村划分的30个中心村和57个一般村,中心村紧扣镇级片区发展方向,培育片区主导产业集体经济组织相应合作社,一般村同步培育片区配套产业集体经济相应合作社。陆续成立土地流转社、劳务服务社、特色产业社、农旅融合发展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社。
二、突出“四有”,放管结合抓发展
(一)突出“有能人引领”。通过内培外引等方式,择优培养和吸纳一批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干部人才,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一是选优配强头雁队伍。瞄准各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重点从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优秀人群中,选用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二是吸纳储备农村人才。从社会各界精英中,探索选聘一批扎根农村、热爱农业的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产业振兴专职书记和专职主任,组建“导师团”“突击队”,帮村规划方向、招资融资、落实项目等,推动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良好局面。三是加强培养提能增效。大力实施新时代乡村头雁领航行动和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充分发挥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人才的作用,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
(二)做到“有政策激励”。加强政策支持体系创新,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政策支持。一是颁证赋能当主体。通过颁证赋能,打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市场、税务、金融等多部门间的身份认同,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作用。二是多维政策强协同。针对产业发展项目、资金不足的情况,探索设立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专项用于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在继续加大和优化财政支持的同时,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克服政策支持的“木桶效应”。三是兼职兼薪提效能。探索建立集体经济发展与管理人员报酬待遇增长挂钩机制,有效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三)落实“有资金支持”。打破村域行政界线,探索多村抱团、因地制宜、村企合作等有效模式。一是“因地制宜”差异发展。根据各村资源禀赋、特色传统等,形成差异化发展模式。比如,探索推进组织有力、群众响应的“党建+众筹”模式,实现资源和资本的有效结合;聚焦盘活闲置资产,推进闲置资源丰富、产权明确的“盘闲为钱”模式,实现闲置资产的合理利用。二是落实“资金支持”。统筹安排中省农业相关转移支付及其他各级各类涉农资金,加快农业新业态、集体经济等方面发展。三是“村企联动”借力发展。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和社会资本结对联手,共建特色农业园区、原料生产基地等,推动实现“集体经济发展有人带、社会主体经营收益好”的双赢效果。
(四)坚持“有监督管控”。建立健全资源管理制度,提升集体经济组织“决策经营、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规范化水平。一是健全资产监管制度。将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纳入村“三资”管理统一记账,严格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开设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立账户,实行独立会计核算,由行业主管部门每年对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支情况进行抽查审计,由镇(街道)每年对辖区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收支情况进行全覆盖审计。二是建好内控约束制度。抓好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健全成员代表会议、理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治理结构,完善合作章程,提升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能力。三是强化问效监督制度。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工作评价范围和目标考核范围。
三、探索“五联”,合作共赢抓发展
(一)探索“村集体与村集体”联动合作。支持有资金、项目、技术、管理优势的村集体,落实“飞地特色”产业项目,实现乡村产业协调发展,解决单打独斗、恶性竞争的问题。
(二)探索“村集体与本村村民”联动合作。狠抓党建引领,由村支部书记带头,发挥支部智囊团队作用,依托优势自然资源,探索以集体经济主导、群众响应的众筹开发形式,实现资源和资本的有效结合,做到资源变资产、矿山变景区、农民变股民。
(三)探索“村集体与外地贤达”联动合作。围绕解决村集体资源闲置、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依托沿山宁静休闲优势,利用老旧村部等闲置资源,采取吸纳外地社会贤达资金入股的方式,共同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积极打造特色民宿、文旅场所等项目,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四 )探索“村集体与新型主体”联动合作。通过招引社会资本打造农文旅综合体,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结对联手,村集体以土地折资入股,农户务工就业,共建特色农业园区、原料生产基地等,实现了业态快速行成,推动实现“集体经济发展有人带、社会主体经营收益好”的双赢效果。
(五)探索“村集体与国有公司”联动合作。由村集体协助国有公司统一流转土地,围绕探索障碍耕地高效利用有效路径与推动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化发展,建成产业发展所需基础设施后又委托集体经济组织持有和管护,创设“产业公积金”,村集体经济获取协调、管理等收益,从而增加村集体收入。
什邡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