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应急英雄】英雄走好!
感谢你逆行无悔,感谢你负重前行
——记原什邡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周国兴
“在此,我们向周国兴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12月16日,周国兴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绢花朵朵,泪光闪闪,哀乐低徊,送别人员向周国兴同志遗体默哀、鞠躬,在肃穆的音乐中送别英雄。
爱心最终没能挽救回英雄的生命。听闻噩耗,熟悉或不熟悉周国兴的人,都为这位曾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救援英雄的英年早逝深感惋惜。他的故事永远留在了应急救援大队喊声震天的集训中,留在了暴雨滂沱的“7.8”洪灾里,留在地动山摇的汶川、玉树地震中……
“他这辈子尽和‘安全’和‘救援’打交道了。”讲起周国兴的工作妻子袁莉略带嗔怪的语气里有着藏不住的骄傲。于国家,他一次又一次的“逆行”,是带去希望的英雄;于家国,她一夜又一夜的担忧,是远行在外的丈夫。作为矿山专业救援队伍基层指挥员、什邡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周国兴参与救援近百次,抢救遇险、遇难人员200余人,是名副其实的救援英雄。作为英雄的妻子,她同周国兴与病魔抗争两年,默默无悔的照料、日夜相随的陪伴,用亲情和爱情陪伴英雄走完最后一段路。
“他是同事、领导,更是我们救援路上的‘领路人’。”对于大多数救援大队基层指战员而言,大队长周国兴就是他们应急救援道路上的“领路人”。回顾周国兴的救援生涯,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不到二十岁的周国兴刚参加工作从事的是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他见证了一次又一次惨不忍睹的矿井灾难事故现场,这些场景深深的触动了他的内心世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走上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岗位,他暗下决心,要尽最大努力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各类灾害事故中的损失。
在他从事近20年职业矿山应急救援生涯中,组织、指挥并带领指战员开展矿山事故应急抢险50余次,抢救遇险、遇难人员200余人,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他带领的队员在执行任务中都能在狭小、充满有毒、有害气体的空间内,并随时伴有次生灾难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做到默契配合、科学救援、连续奋战,创造了建队近20年无自身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战绩。除此之外,他带领什邡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还曾多次受命开展了地震、洪灾及其他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抢险任务。
“5.12”汶川地震中,虽然多数指战员家处山区,家庭受灾严重,但是他们都强忍悲痛,服从命令,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中去,整个救援历时90余天,共营救出遇险人员14名,遇难人员65名,搬运遇难者遗体14具,运送重伤员57名,疏散受灾群众3000余人,抢救出财产9万余元。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周国兴带领20名指战员临危受命,火速赶赴灾区,顾不上长途奔波的疲惫和高原反应,甚至顾不上啃一口方便面,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抢险中去。在四天五夜里,他们想为灾区人民所想,急为灾区人民所急,每天休息不足4小时,发扬连续奋战,不怕苦和累的精神,承担着极难险重的抢险救灾任务,多次受到了前线指挥部的高度赞誉。据悉,此次救援成功解救出被埋人员2名,被困人员1名,遇难人员22名,搬运重伤员2名。救援大队被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有2名指战员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在抢险过程中,前线指挥部考虑到周国兴的身体和年龄状况,曾多次要求他从战斗一线撤下来,但他的回答是:“救援场就是我的战场,我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因其感人的英雄事迹,2011年,周国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并作为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代表,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作报告发言。
2013年,什邡市发生特大洪灾,有百余村民失联,接上级抢险救灾命令后,周国平组织了2个突击小分队共18名指战员,先后两次进入灾区搜寻被困人员,历尽千辛万苦,排除艰难困阻,与洪灾展开生死较量,最终圆满完成指挥部下达的抢险救灾任务并顺利将被困、失联人员156人安全带出灾区。事后发现,参与此次行动的18名勇士在周国兴的带领下都留下了一份慷慨深情、感人肺腑的遗书,他们用朴素的语言表述坚强和决心。
“救援工作虽然充满艰辛,但又伟大而神圣。紧张的忙碌、巨大的压力、崇高的责任是我们救援工作者的真实内涵。”如今,虽然周国兴因患重病离世,但他的话语犹在耳边。他一心为民、置身死于度外的精神,将激励什邡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的指战员们,为救援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全力以赴。

【致应急英雄】英雄走好!
感谢你逆行无悔,感谢你负重前行
——记原什邡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周国兴
“在此,我们向周国兴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12月16日,周国兴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绢花朵朵,泪光闪闪,哀乐低徊,送别人员向周国兴同志遗体默哀、鞠躬,在肃穆的音乐中送别英雄。
爱心最终没能挽救回英雄的生命。听闻噩耗,熟悉或不熟悉周国兴的人,都为这位曾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救援英雄的英年早逝深感惋惜。他的故事永远留在了应急救援大队喊声震天的集训中,留在了暴雨滂沱的“7.8”洪灾里,留在地动山摇的汶川、玉树地震中……
“他这辈子尽和‘安全’和‘救援’打交道了。”讲起周国兴的工作妻子袁莉略带嗔怪的语气里有着藏不住的骄傲。于国家,他一次又一次的“逆行”,是带去希望的英雄;于家国,她一夜又一夜的担忧,是远行在外的丈夫。作为矿山专业救援队伍基层指挥员、什邡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周国兴参与救援近百次,抢救遇险、遇难人员200余人,是名副其实的救援英雄。作为英雄的妻子,她同周国兴与病魔抗争两年,默默无悔的照料、日夜相随的陪伴,用亲情和爱情陪伴英雄走完最后一段路。
“他是同事、领导,更是我们救援路上的‘领路人’。”对于大多数救援大队基层指战员而言,大队长周国兴就是他们应急救援道路上的“领路人”。回顾周国兴的救援生涯,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不到二十岁的周国兴刚参加工作从事的是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他见证了一次又一次惨不忍睹的矿井灾难事故现场,这些场景深深的触动了他的内心世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走上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岗位,他暗下决心,要尽最大努力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各类灾害事故中的损失。
在他从事近20年职业矿山应急救援生涯中,组织、指挥并带领指战员开展矿山事故应急抢险50余次,抢救遇险、遇难人员200余人,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他带领的队员在执行任务中都能在狭小、充满有毒、有害气体的空间内,并随时伴有次生灾难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做到默契配合、科学救援、连续奋战,创造了建队近20年无自身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战绩。除此之外,他带领什邡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还曾多次受命开展了地震、洪灾及其他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抢险任务。
“5.12”汶川地震中,虽然多数指战员家处山区,家庭受灾严重,但是他们都强忍悲痛,服从命令,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中去,整个救援历时90余天,共营救出遇险人员14名,遇难人员65名,搬运遇难者遗体14具,运送重伤员57名,疏散受灾群众3000余人,抢救出财产9万余元。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周国兴带领20名指战员临危受命,火速赶赴灾区,顾不上长途奔波的疲惫和高原反应,甚至顾不上啃一口方便面,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抢险中去。在四天五夜里,他们想为灾区人民所想,急为灾区人民所急,每天休息不足4小时,发扬连续奋战,不怕苦和累的精神,承担着极难险重的抢险救灾任务,多次受到了前线指挥部的高度赞誉。据悉,此次救援成功解救出被埋人员2名,被困人员1名,遇难人员22名,搬运重伤员2名。救援大队被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有2名指战员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在抢险过程中,前线指挥部考虑到周国兴的身体和年龄状况,曾多次要求他从战斗一线撤下来,但他的回答是:“救援场就是我的战场,我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因其感人的英雄事迹,2011年,周国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并作为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代表,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作报告发言。
2013年,什邡市发生特大洪灾,有百余村民失联,接上级抢险救灾命令后,周国平组织了2个突击小分队共18名指战员,先后两次进入灾区搜寻被困人员,历尽千辛万苦,排除艰难困阻,与洪灾展开生死较量,最终圆满完成指挥部下达的抢险救灾任务并顺利将被困、失联人员156人安全带出灾区。事后发现,参与此次行动的18名勇士在周国兴的带领下都留下了一份慷慨深情、感人肺腑的遗书,他们用朴素的语言表述坚强和决心。
“救援工作虽然充满艰辛,但又伟大而神圣。紧张的忙碌、巨大的压力、崇高的责任是我们救援工作者的真实内涵。”如今,虽然周国兴因患重病离世,但他的话语犹在耳边。他一心为民、置身死于度外的精神,将激励什邡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的指战员们,为救援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全力以赴。
